2023年,会东县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“民事检察和解工作室”,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和解功能,依法能动履职,做实民事检察和解工作,通过支持起诉、检察听证、司法救助等方式,成功办理13件民事检察和解案件,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
依法能动履职,充分运用“和解五法”化解民事矛盾纠纷。组建办案团队,从依法监督转变为能动履职,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,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办案始终。在办理民事申请监督案件中注重调查核实、“和解五法”等程序的有效衔接,对认定事实清楚、审判程序合法、适用法律正确、证据采信合理的案件,充分运用“和解五法”工作法,化解纠纷矛盾,避免监督程序空转,成功和解4件,有力提升案件办案质效。
“支持起诉+检察和解”,为民解“薪”愁。依法开展支持起诉工作,灵活运用检察和解,积极构建“检察和解+支持起诉”办案格局,及时帮助农民工追讨被拖欠工资。今年促成诉前和解9件,追回被拖欠工资89091元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,延伸办案工作触角,进行溯源治理。与县劳动监察等部门沟通协作,明确支持起诉案件线索移送条件,拓展案件来源。与县法院召开联席会议,就支持起诉案件受理、审判、执行等进一步达成共识。
“公开听证+司法救助”,助力案结事了人和。用足用好检察听证和司法救助制度,加强民事检察一体化建设,化解民事矛盾争议。在收到当事人申请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时,通过听取当事人意见、调取证据材料、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案件事实。在释法说理、多次上门听取意见后,针对申请人因“打官司”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,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,对申请人进行司法救助。针对申请人经济收入来源不稳定情况,协调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金,用于生产生活之需。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下,结合具体案情运用公开听证和解案件,就案件争议点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,释法说理,组织听证员进行评议。最终,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并签订和解协议书,并向检察机关申请对案件撤回监督,作出息诉罢访承诺。今年,通过听证会、司法救助等形式促成民事检察和解案件3件,司法救助6人,发放救助金2万元。
接下来,会东县人民检察院将依托民事检察和解工作室,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更好地运用“和解五法”开展民事检察和解工作。同时,加强与法院、司法行政部门、人民调解组织等的沟通协作,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,节约司法资源,减轻当事人诉累,实现办案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来源:会东检察院